400-108-5268
info@opptronix.com
-
颗粒粒度与医药
药物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对其性能,包括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含量均匀度及稳定性等,均有显著影响,从而可影响药品质量和临床疗效。对于固体制剂,减小药物颗粒的粒度,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片剂的溶出速率。当药物的粒径减小到一定细度,可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有利于制备各种药物剂型;便于药物的调配、服用和发挥药效;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便于新鲜药材的干燥和贮存等。当药物粒径减小到微米级以下时,会产生诸多特殊效果[1]:
-
颗粒粒度与涂料
涂料是指一种呈现流动状态或可液化的固体粉末状态或厚浆状态的,能均匀涂覆并且能牢固地附着在被涂物体表面的成膜物质,能对被涂物体起到装饰、保护等作用。涂料产品的颗粒粒度、分布、形状、表面状态、内部结构和晶粒组织都会影响其性能,其中,粉体粒度与分布的影响尤其显著,是涂料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
颗粒粒度与水泥
水泥是一种粉体产品,由不同大小的颗粒按一定比例构成,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颗粒粒度对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水泥的粒度控制在节约能源、降低原料消耗以及增加混合材掺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表征水泥颗粒粒度的主要参数是细度和比表面积,细度反映了80μm以上颗粒的百分含量,比表面积反映的是颗粒平均粒径。但对于占总量90%以上,粒径小于80μm,对水泥性能有直接影响的颗粒,反映各粒径范围颗粒数量占颗粒总数百分比的粒度分布是全面表征粉体产品粒度的参数。
-
粒度测量的主要方法
颗粒测量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或是基于单个颗粒的维度,或是基于颗粒群体特征。每种方法涵盖不同的粒径范围,并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一般来说,这些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观测、基于颗粒群的光学方法和基于介质中颗粒运动的技术。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筛分法、显微图象(动态/静态)法、沉降法、电阻法、激光散射法、电子显微镜法、光阻法、透气法、动态光散射法等。
-
粒度表征的关键指标
粒度表征有以下关键指标:①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②D97: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其它如D16、D90等参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与D97相似。③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的颗粒的表面积之和。比表面积的单位为m2/kg或cm2/g。比表面积与粒度有一定的关系,粒度越细,比表面积越大,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
粒度测量的意义
颗粒大小与颗粒材料性能密切相关,是衡量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粉体、悬浮液、乳剂和气溶胶都是如此。
-
颗粒的粒度与分布
粒度是颗粒占据空间范围大小的线性尺度,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就是其粒度。粒度越小,颗粒的微细程度越大。实际颗粒的外形通常是非球形或表面不光滑的,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通常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实际颗粒的直径,称之为等效粒径。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有不同的等效粒径: